戰前台灣的交響樂團 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戰前台灣的交響樂團 朋友日前到新竹,提及其中桐花祭活動有個表演是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這個樂團前身是省交。他看上面的簡介寫1945年由警備總部成立。朋友不信戰前以非常西化與進步的台灣,無交響樂團~,更不信陳儀這等軍人劫掠都來不及,還有時間「文化」。 除非,故意「以辭害義」。以「交響」兩字,掩蓋戰前台灣社會蓬勃發展的音樂素養。 我問耆老,回曰:至少有台灣總督府交響樂團。 再查葉樹涵(台灣第一把小號手,葉樹珊的兄長)一篇文章:〈日治時代的台灣管樂發展概況〉 台灣,歷史斷裂、為政治服務的情況非常嚴重。 【相關閱讀】 歷史如粘土:從松山機場、台大政大建中成功南女士林老松,到Chandra Bose 〈日治時代的台灣管樂發展概況〉 台灣的管樂發展至今,伴隨著經濟、科技的突飛猛進,在20多年內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發展,從最近的台灣學生音樂比賽,更可感受到質與量的提升。 在2000年由台灣管樂協會所作的全國管樂調查顯示,全台有約1,500個由各級學校所組成 網路行銷的管樂團,近年來各社區或成人所創立的半職業樂團陸續成軍,更 落實了管樂教育的成長,從「小學」─「國高中」─「大學」到成人的社區樂團,也是中華民國管樂協會成立之初所訂下的理想與目標。 尋覓台灣管樂發源地 鑑往知來 不少愛樂人士紛紛回首,渴望希望知道在過去,尤其是日治時代,當時台灣的管樂發展是什麼樣的光景。事實上自從1949國府遷台後,許多日治時代的歷史被有意無意的忽視,在加上當時主其事者戰後返日或已逝去,幾乎已難追溯,許多學校在校史敘述部份,或些一筆帶過(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或號稱全台最老學校,校園內完全沒有老建築,甚至不予承認(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今年慶祝60週年校慶,之前50多年的建校歷史一筆勾銷),這些都相當可惜,更遑論學校中的樂隊 存廢興衰並不關心。 20多年來,筆者從事管樂合奏的教學法課程,每每對這一段幾乎空白的歷史有著莫大的好奇心,也開始著手資料蒐集。在多次訪日演出之餘,也向日本友人學者請求協助。 日本管樂研究會《吹奏樂 開幕活動年鑑》原件 重現江湖 2002年,筆者受邀至東京與東京佼成管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時,與日本管樂界大老秋 山紀夫 教授共進晚餐,他非常愉悅且神秘地說有禮物送我,原來他竟然找到 了1941年日本管樂研究會出版的《吹奏樂年鑑》的原件,原稿發黃近乎軟碎的紙張,顯示了日本在二次大戰爆發前夕物資的緊張,其中台灣部份紀錄了48隊各地的樂團名稱、地址、組成年代、指揮或團長姓名、樂團人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明治42年(1909年)創立的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吹奏樂,位在台北市文武町,33人編制,部長是一條真一郎,當時一直以為第一師範即是今日之台灣師大,後來經考證是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1942年年鑑記載 台灣有53隊管樂團 數月後秋山教授又來到台灣,交給我一份1942年,也就是晚一年出版的《吹奏樂年鑑》,其中記載了53隊樂團,其中包括職業樂團,如台灣總督官署會計課音樂部(屬於台灣總督官署),或台南吹奏樂團(屬於台南市政府),成人的業餘樂團如永樂軒吹奏樂團,台灣電力吹奏樂團;中學樂團如台北市第二中學吹奏 21世紀房屋仲介樂團 (應是今日成功中學)、台中第二中學校吹奏樂團,甚至有小學樂團如彰化第一公學校喇叭鼓隊,台北第二國民學校音樂部,遍佈全島,甚至偏遠的鄉村,如台東國民學校、燕巢信用組合的音樂團等等,但是其中規模最大的還是台北第一師範學校,以及昭和5年(1930年)在台南州北港郡北港,由蔡金木指揮30人編制的麗音音樂團,這兩個一個是專收日本學生的第一師範,另一個是全由台籍人士在北港鄉 村成立的樂團,應是兩種極端的例子。根據管樂老前輩,也是是北港樂隊的傳人陳家湖老先生生前口述,麗音音樂團還曾經率團北上,在當時台北公會堂(今中山 堂)與第一師範日人組成的樂團同台較量過呢!也因為這段珍貴的史料,今天再看嘉義市每年舉辦的嘉義國際管樂節,真是傳承了嘉義北港的悠久管樂傳統。 2005年,筆者在東京演出之際,收到秋山教授的好友前日本海軍樂隊指揮谷村政一郎先生收集到的一份雜誌,是由瀨戶藤吉擔任顧問的《樂團之友》雜誌第3卷 第7號,該雜誌在昭和13年(西元1938年)7月1日發行,封面上印著「特輯─台灣吹奏樂的現況」,這本月?烤肉食材Z中有兩篇文章是海津之鼓所寫的「台灣吹奏樂 的現況」以及當時台灣最大的樂器店田邊吹奏樂器株式會社台灣出張所(台灣分店)的主任沈木林所撰寫的「台灣吹奏樂團的介紹」。這兩份資料之珍貴,自不待 言,最近拜託蘭陽技術學院陳世海教授幫忙譯成中文,終於得以一窺台灣在日據時代最後幾年,台灣吹奏樂發展的狀況,也可看出日本殖民政府利用音樂進行「皇民 教育」及「愛國教育」的非藝術目的,但也因為政府的大力提倡推廣,創造了一個盛況空前的榮景。 台灣管樂日據時代便發展蓬勃 從海津之鼓筆下可以看見1930年台灣的管樂概況,當時的台北市在音樂上大致可分城中、大稻埕及萬華3個區域,城中有台北音樂會,大稻埕有美音音樂團、聲友音樂團、永樂音樂團等大型樂團,萬華區則有3、4個樂團,除了城中之外,大稻埕及萬華的樂隊成員都是台籍人士,這些樂團大都是10人至16、7人組成,受僱於商家廣告或在婚喪喜慶中等活動中吹奏,其次近郊如士林、板橋、基隆、汐止或更遠的宜蘭地區,也存在不少樂團,這些樂團都是由私人或鄉鎮的經費補助下成立的,在當時台北市方圓十幾公里的?個人信貸兜矰w擁有幾十個樂團。1936年為日治40年博覽會開幕式,由《日日新報社》所主辦的台北市內大遊行,參與排練及演出的超過400人,可說是盛況空前。 在當時,最有歷史的樂團是由總督府、台北學校及商家所組成的「台北音樂會」,由第一任總督海軍上將樺山橫資在明治28年(1895年)為各項慶典儀式所組成的樂團,當時主持運作及指揮的是由日本陸軍軍樂隊出身的村上代氏,結合了2、3位軍樂隊同僚召集了一批日、台籍愛樂者所組成,每年由總督府及台北市撥款 6、7千圓供樂團組訓及運作,一開始便擁有20幾名團員,村上代30多年的領軍於1929年退休離團,由其同門學弟細田氏執棒,最後因為補助款逐年縮減, 團員漸漸離去,改組後由律師出身的石堂明治氏擔任團長,赤松氏擔任指揮。 台北音樂會的年中盛事,是每年5月到10月,每週末夜晚在台北新公園(今228公園)音樂堂舉辦的演奏會,節目包羅萬象,管樂團的演出是最受歡迎的節目。 1930年台北廣播電台成立,也成立了JFAK管弦樂團,台北音樂會的部份成員也支援JFAK在廣播中的演出,而從廣播電台獲得不少的酬勞。 日據時代 學校也發展管樂 除了台 土地買賣北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樂團都因無法獲得總督府或地方政府的補助,而由一些地方愛樂人士所組成,台南市是例外,由於台南市政府非常努力推動,提供經費 延攬指揮及樂器分部指導者,組成樂團,然而後因戰事爆發經費無法充分提供,而由地方愛 樂的 醫師及社會賢達出資維持。 在教育界,學校方面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以台北市為中心,有台北第一師範學校(現市教大)、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現國北教大)、台北高等學校(現台灣師 大)、未廣高等小學校、太平公立學校。最早成立樂隊的是1896年成立的總督府國語學校,1897年即組織了樂隊,1919年1月4日「台灣教育會」公 佈,國語學校改制為台北師範學校,遷到今天公園路的台北教育大學現址,1927年改設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專收日籍生,另設台北第二師範學校於現址和平東路三段(現國北教大),原國語學校在1922年即改為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為七 年制高等學校,1926年改稱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成為高中學校,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即今之台灣大學),是台灣島內升大學的唯一管道,直到 1946年台灣光復後改制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才又回到大學的地位。所以現今的國立台灣 西服師範大學管樂隊,上推至日治時代1897年到今年2007年,剛好 110周年,是全台第一個學校樂隊,甚至比日本本土的第一個學校樂隊1911年成立的京都第二中學校更早上14年之久,至於是不是亞洲第一個學校樂隊,則尚待考證。可惜該校今制的校史是以1946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成立正式為大學開始計算,至今60餘年,自願放棄了前半段台北高等學校的歷史。 台北第一師範學校 日治時代最出色的學校樂隊 在日治時期學校樂隊中表現最出色的應是台北第一師範學校的樂隊,前身也是今日國立台灣師大的前身,同出於總督府國語學校,曾遠赴日本在日皇宮殿御前演出,此外擔任日治30週年的音樂會、戰事出征的鼓勵演出,也經常在廣播中演奏,留下無數輝煌燦爛的美好樂章,其靈魂人物一條真一郎,畢業於第一師範,並擔任台 北第一女子高校(現北一女)音樂教員,在台北音樂會在新公園的音樂會上多次出現與台籍音樂家張福興以小提琴、鋼琴合作演奏,戰後回日本便音訊全無,筆者於 2008年初找到部分資料,將另文撰述。 第一師範在台灣光復後改制為女子師苑只招收女生,後歷經女師專及市立台北師範學院,開始招收男生,現為市立台北教育大學,照理說應該是沿襲著國 土地買賣語學校以來的百年歷史,但管樂方面僅在女師專時代稍有活動,現在學校中已沒有管樂社團,音樂教育系的管樂合奏課也甚少活動,學校中亦不見任何遺留下的日治時代建築。 台北之外,台中師範學校(現台中教大)、台南師範學校(現台南大學)亦有優秀的管樂團,嘉義農林學校(現嘉義大學)在當時也正在籌備組成樂隊,但在戰時因樂器缺乏資源不足只得延期,甚為可惜。海津之鼓在1938年的這篇文章雖與1941、42年的《吹奏樂年鑑》中的資料或有少許出入,但仍可看出在日治後期 台灣當時的文教風氣及管樂盛況。 另一篇台籍沈木林的文章,沒有太多概述性的歷史陳述,只是介紹了幾個當時較具代表性的樂隊(不過這段敘述文字筆者持存疑態度,此處所指應是當時較有生意往來的樂團)。文章當中所出現的些數字及吹捧當局的文字,也令人存疑。比如文章中第二段:「雖說戰爭非常時期,在台灣管樂團的成軍,顯現了令人驚奇的數字, 去年(1937年)7月到12月,半年間組成的樂團超過300個,充分展現了愛國情操及愛國心」,以及「本公司在太平洋戰爭以前已充分備妥各項庫存,即使在緊急狀況下,也不至於缺貨,為客戶帶來困擾」等等,由於對照海津之鼓文中所提:「嘉義農林 面膜 學校因為戰時缺乏樂器無法組成樂隊」的敘述,只能感嘆外族統治以及戰爭,的確會模糊一些真實的發展面貌。 從沈木林「台灣吹奏樂團的介紹」一文當中所提到的幾個樂團,大部分是成人的樂團,難得的是附有一些照片,可以從照片中一窺當時的樂器編制或人員狀態。 http://www.ntso.gov.tw/magazine02.aspx?id=114&cid=1484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台?????管弦??展??史 台?????、西洋?管弦??起???19世紀末??????。日本統治時代 (1895~1945年)、軍?主義????軍歌??????、日本?西洋?管弦??台??????、台?各地?管弦???姿?目?????????。 2007年?葉樹涵教授??表??「日治時代的台灣管樂發展概況」(日本統治時代????台?管弦???展概況)???論文??、1897年??督府?語?校????音?隊?組織??、1909年??台北第一師範?校(現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吹奏?部?設?????記載?????。 http://www.wasbe2011.com/Jp/p16.htm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烤肉食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okgkslis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